再见刘翔 | 谁的跑道,谁的栏
那么,明年,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,如何稳煤价,保供应呢?1、供需错配引发今年煤市前松后紧
今日智库预计,明年五月份前,秦港5500市场价估计不会低于600,2021年整体煤价会比今年高,但到2022年就不好说了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,今年前10个月,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面仍在36%以上。
两项加起来37.45亿吨,消费量37.3亿吨左右,妥妥的紧平衡状态。而且,现在很多银行将煤炭行业列入产能过剩行业,企业融资审批流程长、门槛高、成本高,有的甚至不给贷款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111月,全国煤炭消费量37.3亿吨左右,同比增长0.3%。所以,明年是高成本煤矿至关重要的一年,需要抓住窗口期,完成管理和技术装备的升级,实现减人提效,一旦新增产能起来或市场需求下来,可能就是生死存亡、殊死搏斗的时候了其中,11月煤炭消费量3.6亿吨左右,同比增长6.1%。
这说明,目前煤炭行业仍存在经济效益不佳,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,特别是一些老的煤矿企业,他们历史包袱重,生产成本也比较高,这两月的盈利难抵前十个月的亏损。今日智库预计,明年五月份前,秦港5500市场价估计不会低于600,2021年整体煤价会比今年高,但到2022年就不好说了。5000大卡至6000大卡的动力煤非常抢手,有多少卖多少。
最近煤比较紧缺,几十辆、上百辆拉煤车排队装车,要排一天,运费每吨上涨三四十元。叶春建议,建立信用管理常态化机制,实施失信联合惩戒。煤价运价齐涨12月18日,中国证券报记者驱车行驶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的小道上,一辆辆在路上排队的大卡车打破了冬日的萧瑟。对此,需要从加强监管、政策支持、市场化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。
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2月16日表示,目前煤炭市场供需总体是平衡的,今冬明春的煤炭供应是有保障的。实际上,类似场景已在多地上演。
这是企业加大市场采购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,煤炭市场会如何演绎?马晓红预计,煤价大涨的情况到明年1月中旬会有所缓解。潞安化工集团营销总公司副总经理马晓红说。在往年,3000万吨至4000万吨的缺口就属较高水平。
日前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、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,倡议企业做好迎峰度冬期间保安全、保供应、稳价格工作。一边是煤价飙涨,一边是运价攀升。前三季度,动力煤价格始终处于低位,4月的价格更跌至每吨470元。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约困难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《2020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》称,在煤炭价格下行阶段,下游用户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积极性、主动性明显下降,部分企业无视合同监管要求,拒不执行中长期合同,使长期合同兑现困难,给煤企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困扰。
李世朋认为,虽然2021年春节后煤炭需求量会有所下降,但供应放量需要一个过程,预计2021年3月前煤价大降可能性不大。由于合同约束力不强,在市场供需失衡期间,市场价格大幅波动,煤炭中长期合同稳定市场的作用失灵。
在产地方面,增发煤管票,增加产量。近几年,电力企业中长期合同量逐年减少,与电煤需求增长形势不一致。
到10月底,矿厂年度核定产能大部分完成,现在每月产量比较稳定,但下游需求强劲,且冬季是下游企业补库存阶段,需求释放较快,导致价格走高。司机们正等着将山西的煤装车运往全国各地。今年铁路运力不足,客户希望煤炭公司能帮着找车皮。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炭运输公司工人说。进入10月后,南方枯水期导致水力发电下降,火电需求增加。王进波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往年火车站的人员来找煤炭公司,希望把买煤客户介绍给他们。
在动力煤市场价格低于长期合同煤价格时,不少电厂以电量不足为由拒绝接受大矿煤。产运需三方应根据生产计划和铁路运输能力,在协商一致前提下将年度中长期合同细化分解到月,月度履约率不低于80%,季度和年度履约率不低于90%。
中长期合同履约效果,直接决定着其作用发挥程度。集团专门召开保供会议,现在是日调度、周汇总,就是要确保合理的产量保证煤炭供应。
往年淡季只有单一客户,从10月开始,来矿上考察的客户多了。后续将通过增加供给,调节需求,引导市场煤炭价格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水平上。
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年度长期合同搭售月度、现货等现象比较普遍,年度长期合同与月度合同达到1:1至1:2,甚至更高比例。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过程中,有煤炭公司管理层人士直言,3月至8月,公司动力煤长期合同兑现率平均不足60%。中长期合同为何履约难?据分析,无论是煤炭供应方还是需求方,都存在随意中止合同的问题,缺乏制度性约束和硬性考核,合同的刚性约束体现不出来,合同量价随市场波动而调整或中止执行,监督问责机制没有建立起来,政府监管缺乏依据和抓手。今年采暖用电增加,这也是煤价上涨的因素。
记者日前赴产煤大省调研发现,大卡车排队等候拉煤、动力煤一车难求等景象正在上演,本应发挥煤价压舱石作用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难等问题凸显。宁夏发改委《关于全区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工作的函》显示,在当地统计上报的12家发电企业中,有7家季度履约率在60%以上,7家半年履约率在70%以上。
考虑到年底环保、安全检查等因素,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增量。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进一步提高履约水平。
建立履约率与资源开发、运力保障、电价奖励等激励措施挂钩的机制,对履约率高的企业给予正向激励,形成奖优惩劣的市场环境。有煤炭公司人员表示,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监管和兑现率考核。
此前,在邻近的灵石县,铁新煤矿董事长王进波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:今年焦煤价格已开启第九轮上涨,11月以来我们厂焦煤提价三次。陕西省神木市某煤炭物流公司老板说,有的煤矿两三天涨一次价,这一两个月煤价每吨上涨了100元。近期,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平抑煤价,价格不会像现在这样快速拉升。受各种因素影响,国内煤炭产能释放低于去年同期,预计内蒙古全年减产约1亿吨。
此外,评估显示,部分热电生产企业生产装置为供热机组,耗煤量受季节影响较大,非供暖季4月至10月采购量小,无法履约完成合同量,供热季期间采购量大,超合同量采购,造成全年合同履约率不均衡。中电联燃料分会副秘书长叶春认为,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要求规范合同签订行为,明确煤炭中长期合同是年度长期合同,反复强调中长期合同不得捆绑销售
宁夏发改委《关于全区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工作的函》显示,在当地统计上报的12家发电企业中,有7家季度履约率在60%以上,7家半年履约率在70%以上。受各种因素影响,国内煤炭产能释放低于去年同期,预计内蒙古全年减产约1亿吨。
在动力煤市场价格低于长期合同煤价格时,不少电厂以电量不足为由拒绝接受大矿煤。中长期合同履约难在煤价攀升之际,煤矿和下游企业各自的难题逐步凸显,本应发挥煤价压舱石作用的中长期合同正面临履约难题。